(九) 我想到婷娜與芳紀一家人



Shwushiow Yang 寫於 2010年9月3日 4:25









昨天說到,安瑪莉了解到:光是地方性的努力是不夠的,必須到體制的最高處去敲門,而且整個教育體制需要這些家庭的看法。


 


父母們組織起來,並彼此鼓勵 




 






法國,2009,Francois Phliponeau攝


 







在社區,像戈果爾這樣的故事當然引起注意。社區的家長意識到他們可以讓自己的聲音被聽到,可以護衛自己的權利,可以為他們的孩子在學校開闢出一條路來。安瑪莉開始紀錄他們動員起來的各種記號:



 


1989年的學校開學日,社區家長開始更清楚的理解到我們想一起贏得的是什麼。我看到有些家庭拒絕社區兒童經常缺課的情事,彼此支持與鼓勵,好讓孩子們規律上學,準時到校。例如有一個家庭因為沒錢為孩子購買開學所需用品,所以決定不讓孩子去學校,免得被人嘲笑質疑,其他幾個家庭便跟這個家庭分享入學津貼[1]。



 


也有一些父母想要了解校方對他們的孩子所提出的轉學建議。過去他們總是弄不懂這些提議,而且經常被別人的言詞所傷害,也不敢對任何決定提出異議,甚至也不敢問那些決定可能造成的結果。現在我看到這些家長不再聽天由命、任憑別人處置。


 


我想到婷娜與芳紀一家人,在我認識他們之前,已經歷過一段很長的貧窮歷史…」


 







巴黎北郊,2006,Francois Phliponeau攝



 


芳紀五歲的時候,她的家人才住進一間真正的房子,過去,她只認識流浪的生活,從一所幼稚園換到另一所幼稚園,幾乎什麼也沒學到。一年級就被留級,「入學評議委員會」建議芳紀轉學到特殊教育中心去。但是開學日已到,沒有人對家長提出任何具體方案,所以芳紀回到原學校去,孩子的媽媽跟級任老師會面後回來,滿臉笑容地跟安瑪莉說:「我想今年會好很多。因為芳紀在第一學期段考前,閱讀能力破冰了,沒有被卡住。」


 





但是,好景總是不常,貧窮再度襲擊這個家庭。冬天的電費特別高,加上芳紀的父親找不到工作,事情越來越遭。芳紀的父母很怕兩個孩子會被社會服務處以兒童保護之名強制寄養,芳紀的哥哥們就是這樣被社工員帶走的。芳紀年也感覺到這樣的恐懼,她在學校的表現一落千丈。大家都不懂她為什麼突然間發生這麼大的轉變,而且開始逃學。


 


屋漏偏逢連夜雨,後來由於行政上的疏失,家庭生活津貼被卡住,整整兩個月的時間家裡沒有什麼收入,媽媽就把孩子留在家裡:「我不想讓孩子餓著肚子去上學,要不然,別人又會在背後說一大堆閒話。」學校責怪這位媽媽,並將所有的不是都往父母身上推。根本無法對話,但是父母並沒有放棄,安瑪莉紀錄了這段過程:



 


一年過去了,因為看不到其他出路,所以芳紀的父母決定拿出所有的積蓄,讓女兒在一所私立學校註冊,學校的校長問這個媽媽:『你對您的孩子有什麼期待?』一個看似再平常不過的問題,對這個媽媽來說卻像是顆威力無比的炸彈,跟校長見過面之後,她跟我說:『你看,他們問我,我們希望芳紀將來怎樣!其他人從來沒問過我們這個問題!這所學校,他們愛孩子,我感覺得出來,我確定芳紀在這所學校會順順當當的。』


 



接下來的幾個月,芳紀的父母不再遲疑,他們會去跟校長討論孩子的進步和遇到的困難,一種信任關係慢慢建立。而且他們也開始為第二個女兒婷娜發聲。婷娜繼續留在公立學校,流浪生活那段期間讓她的程度落後很多。與私立學校的對話經驗讓這對父母敢於發言,他們要求「入學評議委員會」聽聽他們的意見,行政單位接受了他們的要求。芳紀的媽媽參加了會議,會後她滿心歡喜地說:「成功了,我們的聲音被聽見了,我為婷娜發言,但是,我也為社區其他孩子發聲,我告訴他們,光是跟家長說:『孩子不適合在一般學校就讀,這件事慢不得。』是不夠的,因為之後他們往往得等上兩年,才能在其他學校找到位子。他們親眼看到,雖然貧困,我們也是非常關心孩子的教育問題,第四世界應該感到驕傲。」


 


就這樣,經過三年的努力,安瑪莉證明學校與多重困境的學童家長間的良性關係是可能的,而且這樣的關係大大幫助了孩子的學習。但是,她也知道,這只是幾個零落的經驗。


 


需要支持的人很多,她沒辦法對每個家庭投注這麼多精力。整個區域的教育系統都必須改變,但是,以她如此微薄的身軀,想要堆動一個如此巨大的機器,簡直就是愚公移山,除非出現奇蹟…


 


 




[1] 入學津貼(allocation de rentrée scolaire):法國政府每學年會給家中有學齡兒少且家庭年收入低於某標準線的家庭入學津貼,幫助家長為孩子購買所需用品,2010年八月,6-18歲兒少每人平均可領取300歐元的入學津貼,相當於台幣一萬兩千元。







 


 



楊淑秀譯自《民主藝匠》 ,p37-39


--普通人、赤貧家庭及社會機構如何形塑結盟,一起對抗社會排斥?


Artisans of Democracy: How Ordinary People, Families in Extreme Poverty, and Social Institutions Become Allies to Overcome Social Exclusion.


 


作者:Jona M. Rosenfeld 與 Bruno Tardieu


出版社: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May 28, 200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社群工作者 的頭像
    社群工作者

    社群工作者

    社群工作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