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為什麼要費心聆聽底層的聲音?



Monica Yang 寫於 2010年9月12日 5:58






挑戰大家習以為常的論調



 





法國Arras, photo ATD Fourth World



 


安瑪莉繼續帶給工作小組新的資訊,挑戰了大家習以為常的論調,當然有些話刺耳了些,並不是大家喜歡聽的,難免也就激起一些反應。大家經常重複出現的一個質疑:為什麼費心聆聽底層的聲音?家長組織的代表們看起來都不太能接受小組的走向,他們經常質疑:「那其他的家長呢?」安瑪莉回憶道:


 


「面對小組成員的質疑,一開始是雅各‧西蒙全力相挺,他要求其他人以學習困境最多的孩子以及他們的家長為參照,他說這是一個社會正義的問題。他只是單純地運用了他的權威。說實話,如果沒有院長背後相挺,沒有主事者的支持,我的聲音根本不會受到重視。


 


我和雅各‧西蒙之間很快就建立了信任關係,第一次會議結束時,他執意要跟我談談他的童年。他是礦工的孩子,受教育對他來說是一個脫貧的絕佳跳板,他也告訴我,當他擔任國中校長時,跟處境不利的學生以及他們的家長共事時,所遇到的種種困難。這讓我很感動。


 


即便如此,在前幾次的聚會中,我意識到我們在這個研究小組裡的位子是多麼不堪一擊,雅各‧西蒙沒辦法硬要其他人重視我的發言,如果他無法證明:聆聽窮人不是一種「憐憫」的舉動,而是一個必要且有用的作為,他的權威遲早會用盡。就是在這樣的關鍵時刻,我們想到有必要邀請他去參加“第四世界開放大學”[1]。


 


(下集待續...)


 


 


楊淑秀譯自《民主藝匠》 ,p46


--普通人、赤貧家庭及社會機構如何形塑結盟,一起對抗社會排斥?


Artisans of Democracy: How Ordinary People, Families in Extreme Poverty, and Social Institutions Become Allies to Overcome Social Exclusion.


作者:Jona M. Rosenfeld 與 Bruno Tardieu


出版社: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May 28, 2000)


 




[1] Fourth World People’s University,第四世界平民大學(或譯為第四世界開放大學)是一個集體表達之處,於1972年,由若瑟‧赫忍斯基與一群極端弱勢的人們所創立。這是一個經由知識的建立以獲得自由、擺脫束縛之處,它建基於對赤貧者經驗性知識的肯定。他讓原本被排除在知識大門之外的人,再度開啟學習之路、出產知識並為自己的解放展開行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社群工作者 的頭像
    社群工作者

    社群工作者

    社群工作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