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任、827~844 Gregory IV 額我略四世→ 早期,基督徒在殉道者致命的地方,舉行追思紀念。到了第四世紀,鄰近教區交替地慶祝這些慶節,並將聖髑分開轉送到各地。一般來說,同一批殉道者是在同一天致命,同時紀念。但到了羅馬皇帝Diocletian時代,大舉屠殺和逮捕基督徒,使得殉道人數劇增,使得原先單日紀念一批殉道者的作法已不敷使用。411年迦采東教會年曆就有這類特別的紀念,名為Commemoratio Confessorum,時間是在復活節後的第一個星期五。第七世紀初,由於聖人的遺塚,在掠奪者搜刮下被破壞殆盡,於是,教宗邦尼法斯四世Boniface IV便以28輛馬車,收集聖人們的骨骸,將其重葬在羅馬人奉獻給眾神的「諸神殿」;並在610年的513日 ,將此「諸神殿」奉獻給童貞聖母與所有殉道聖者,且規定每年都應如此紀念。把慶日固定在111日 舉行的是教宗額我略三世,至於普世教會在此日紀念諸聖,則是教宗額我略四世在位時達成


844 John 若望


102任、844~847 Sergius II 思齊二世→ 847124日去逝


103任、847~855 St. Leo IV 聖良四世


104任、855~858 Benedict III 本篤三世本篤三世主張婚姻是神聖的,與貴族和高級僧侶的習俗敗壞鬥爭。此外他對英國非教會人員罷免主教提出了抗議,在他執政期間天主教與拜占庭東正教之間的矛盾加深。有人提出認為在本篤三世與良四世之間有過一個女教宗瓊安,但這個理論被天主教廷反駁。提這個理論的人認為瓊安的名字是在17世紀才被從教宗消除的。有人甚至認為,由於對本篤三世本人的記載非常少,實際上歷史上並沒有這個人,他是被發明來取代女教宗瓊安的。


855 Anastasius 達西
105任、858~867 St. Nicholas I (The Great) 聖尼各老一世 ()
106任、867~872 Adrian II 亞德二世

107任、872~882 John VIII 若望八世
108任、882~884 Marinus I 馬利諾一世
109任、884~885 St. Adrian III 聖亞德三世
110任、885~891 Stephen
VI 德範六世
111任、891~896 Formosus 褔慕
112任、896 Boniface VI 博義六世
113任、896~897 Stephen VII 德範七世
114任、897 Romanus 羅基
115任、897 Theodore II 德奧二世
116任、898~900 John IX 若望九世
117任、900~903 Benedict IV 本篤四世
118任、903 Leo V 良五世
903~904 Christopher 思篤
119任、904~911 Sergius III 思齊三世
120任、911~913 Anastasius III 達西三世
121任、913~914 Lando 蘭鐸
122任、914~928 John X 若望十世
123任、928 Leo VI 良六世
124任、928~931 Stephen VIII 德範八世
125任、931~935 John XI 若望十一世
126任、936~939 Leo VII 良七世
127任、939~942 Stephen IX 德範九世
128. 任、942~946 Marinus II 馬利諾二世
129任、. 946~955 Agapetus II 亞加二世
130任、. 955~964 John XII 若望十二世
131任、. 963~965 Leo VIII (963?) 良八世
132任、. 964~966 Benedict V 本篤五世
133任、. 965~972 John XIII 若望十三世
134. 973~974 Benedict VI 本篤六世
974.984~985 Boniface VII 博義七世
135任、974983 Benedict VII 本篤七世
136任、983~984 John XIV 若望十四世
137任、985~996 John XV 若望十五世
138任、996~999 Gregory V 額我略五世
997~998 John XVI 若望十六世
139任、999~1003 Sylvester II 思維二世
140任、1003 John XVII 若望十七世
141任、1004~1009 John XVIII 若望十八世
142任、1009~1012 Sergius IV 思齊四世
143任、1012~1024 Benedict VIII 本篤八世
1012 Gregory 額我略
144任、1024~1032 John XIX 若望十九世
145任、1032~1044 Benedict IX 本篤九世
146任、1045 Sylvester III 思維三世
147任、1045 Benedict IX 本篤九世 (復位)
148任、1045~1046 Gregory VI 額我略六世

149任、1046~1047 Clement II 克勉二世
150任、1047~1048 Benedict IX 本篤九世 (三任)


151任、1048 Damasus II 達甦二世
152任、1049~1054 St. Leo IX 聖良九世 基督教在公元1054年發生基督教大分裂,教會分成東部和西部兩個教會。雙方都認為自己的教會才是由基督/宗徒使徒所開創的最原始的教會,且都不讓對方擁有這頭銜。東教會在自己的名稱裡頭加上了表示東正教會保留了最原始的教導和崇敬的教會傳統。羅馬天主教會代表的是西部傳統,持不同意見的人認為羅馬教會已經背離傳統。


153任、1055~1057 Victor II 威克多二世
154任、1057~1058 Stephen X 德範十世
1058~1059 Benedict X 本篤十世
155任、1059~1061 Nicholas II 尼各老二世--尼古拉二世登基後於1059年決定教皇由樞機主教選舉產生,但須得到法蘭克王亨利一世及其繼位者的認可。 直到1179年第三次拉特蘭會議和1274年第二次里昂會議兩次確認後,才正式規定教皇可單由樞機主教選舉產生,不過仍須承認法、西、奧三國 君主對候選人具有否決權。 20世紀初,庇護十世廢除了這種世俗君主的否決權。 1914年,本篤十五世遂成為單由樞機主教選為教皇的第一人。 教皇當選後任職終身,不受罷免,但可自行辭職。教宗Nicholas II規定只有樞機主教有教宗選舉權。因此下一任教宗Alexander II (1061年選出),是第一任只由樞機主教選出的教宗。


156任、1061~1073 Alexander II 歷山二世
★ 1061
~1072 Honorius II 何諾二世


157任、. 1073~1085 St. Gregory VII 聖額我略七世1028年出生於意大利,在羅馬受教育,入本篤會度隱修生活。他曾以特使身份幫助當代的幾位教宗,致力於教會的革新。1073422日 被選為教宗。聖額我略七世與亨利四世有爭執,聖額我略七世否認亨利四世的王位,要否決臣民對亨利四世的義務,亨利四世也發佈廢黜額我略七世,羅馬教廷必須選舉一個新的教宗,並派兩個主教到義大利去宣布這個決定。1084324日 亨利四世立克勉三世為偽教宗,額我略七世遭亨利四世的攻擊,逃出羅馬,1085525日 逝世。


1084~1100 Clement III 克勉三世→1084324日 亨利四世立克勉三世為偽教宗,同年331日 克勉三世為亨利四世加冕。


158任、1086~1087 Bl. Victor III 真褔威克多三世


159任、1088~1099 Urban II 伍朋二世 –1096年烏爾班二世教宗發動第一次十字軍, 開啟了一個充滿戰亂、經濟變革和社會動蕩的時代,隨著戰爭和商業而來的東西方交流的不斷擴展和加深,經濟也隨即開始大幅度地改革。最重要的是伴隨十字軍建立的軍事教團使教宗有了御用的軍事武力。另一方面,經濟及交通的發展,為教團創造了許多商機,教皇國及教團成了巨富。


教宗演說應許參加聖戰的人可以減少在煉獄中受苦的時間,而喪生者,更可不經煉獄直接進天堂。大概在此時,贖罪卷隨煉獄而出現。因為教會高層的奢華及腐化墮落,對教會的異議就越來越多,這對羅馬教廷的權威構成巨大的挑戰,而這個基礎就建立在信仰的一致上,是整個歐洲社會的基本結構和穩定的基礎,所以無論如何都要維護信仰的一致。


160. 1099~1118 Paschal II帕斯卡二世→ 1099813日 被選為教宗,11112月教宗與亨利五世協議「教會要放棄查理曼時代所擁有帝國和義大利王國財產的所有權和一系列特權」,亨利五世則要放棄「主教任命權」,在212日 舉行加冕時,羅馬市民暴動,亨利五世劫持帕斯卡二世撤離羅馬,教宗在被監禁61天後,承認亨利五世對主教的任命權後才被釋放,於1111413日 教宗帕斯卡二世為亨利五世加冕為羅馬帝國皇帝。


1100 Theodoric 鐸理
1102 Albert 雅博
1105~1111 Sylvester IV 思維四世
161任、1118~1119 Gelasius II 傑拉二世
1118~1121 Gregory VIII 額我略八世
162任、1119~1124 Callistus II 嘉禮二世
163任、1124~1130 Honorius II 何諾二世
1124 Celestine II 雷定二世
164任、1130~1143 Innocent II 諾森二世--教宗預言
Prophecy of the Popes),或稱聖瑪拉基預言,出自據說有預知能力的12世紀愛爾蘭的多馬總主教聖瑪拉基。他25歲時成了一名神父,三十歲上成了主教,創設了愛爾蘭第一所基督會修道院,據傳他曾在1139年到羅馬訪問期間,經歷了關於未來的異象,看到最後的審判之前112位教宗的影象,他隨後列出了一長串的人物清單。他把這些幻覺寫在5頁羊皮紙上,把手稿交給當時的教宗英諾森二世。教宗讀了上面的內容,然後密封在檔案館裏,直到1590年,瑪哈德哈克死後被尊稱為聖瑪拉奇。1595年一位叫Arnold de Wyon的傳教士在他其著作《Lignum Vitæ》內首次記錄了這個預言。名單裏聖馬拉奇以拉丁文留下了這幾位教宗的相關線索,這就是聖馬拉奇預言或教宗預言的由來,預言裏沒有留下這些教宗的名字,而是留下足供辨認的人物特徵,或是有關國家、臂章、勳章等線索的暗喻。


17世紀開始,人們按照順序把教宗的名字與書中的綽號進行比對。


對比的第1位教宗是Celestine II塞萊斯廷二世),公元 1143年到1144年在位,預言是台伯河上的城堡,據傳這位塞萊斯廷二世就出生在一座台伯河邊的城堡裏。


教宗Lucius II盧修斯二世),公元1144年到1145年在位,預言是被趕走的敵人,這位教宗在任期被羅馬人趕出羅馬。


教宗Victor IV威克多四世, 公元1159年到1164年在位,預言是可怕的監獄,這位教宗的最終歸宿就是一間凄冷的牢房。


教宗Gregory VIII額我略八世,公元1187年在外,預言是聖羅蘭之劍,這位教宗的紅衣主教徽上有兩把相重疊的寶劍,1187年,聖城耶路 撒冷被伊斯蘭教徒攻陷,這位教宗發出教令,呼籲整個基督教界重新拿起劍來,繼續聖戰。


教宗Clément IV克雷芒四世,公元1265年到1268年在位,預言是破產的龍,這位教宗在西西里國位爭奪戰中和法王的弟弟查理聯手擊敗來之德意志的ManfredManfred的家徽就是條龍。


教宗Celestine V塞萊斯廷五世),1294年在位,預言是孤獨的生活,這位教宗是一位一個生活在山中的隱士,在當了幾個月的教宗後辭職又回到了山嶺生活。


教宗Urbain V烏爾班五世,公元1362年到1370年在位,預言是法國貴族,這為教宗是法國人,出身貴族。


教宗Sixitus IV西克斯圖斯四世,公元1471年到1484年在外,預言是礦工和漁民,這位教宗是漁民之子,幼年父母雙亡,被做礦工的哥哥們養大。


教宗Paul IV保祿四世,公元1555年到1559年在位,預言是伯多祿的信心,這位教宗登上教宗寶座前名叫伯多祿 CarafeCarefe就是信心的意思。


教宗Gregory XV額我略十五世,公元1621年到1623年在位,預言是和平的歷程,這位教宗在任期最大的貢獻就是讓當時禍害歐洲的 30年戰爭的各方達成了停火協議。


教宗Urbain VIII烏爾班八世,公元1623年到1644年在外,預言是百合與玫瑰,烏爾班八世出身的佛羅倫斯教區是以百合花為象徵,烏爾班八世曾在其盾形徽章中,用了三雙採集百合和玫瑰花蜜的蜜蜂。


教宗Innocent X依諾增爵十世,公元1644年到1655年在位,預言是十字架上的歡樂,這位教宗就正在1644916日 基督教十字日當選為教宗的。


教宗Alexandre VII亞歷山大七世,公元1655年到1667年在位,預言山峰的守門人,這位教宗的家徽上中心位置就是一座山峰。


教宗Clément IX克雷芒九世,公元1667年到1669年在外,預言是天鵝之星,這位教宗出身在Stellata河旁,Stellata就是星星的意思,他在當選教宗之前居住的地方叫做天鵝廳。


教宗Clément X克雷芒十世),公元1670年到1676年在位,預言是大河,這位教宗出身在羅馬,傳說嬰兒時曾被父母丟棄到羅馬台伯河裏。


教宗Innocent XI依諾增爵十一世,公元1676年到1689年在位,預言是兇猛的野獸,這位教宗的家徽上左右有一隻雄獅和禿鷹。


教宗Alexandre VIII亞歷山大八世,公元16891691年在位,預言是光榮的悔罪,這位亞歷山大八世在聖Bruno日當選為教宗,在基督教裏,聖Bruno就是悔罪者的代名詞。


教宗Innocent XII依諾增爵十二世),公元1691年到1700年在位,預言是門前的耙子,這位教宗的家族自古就住在義大利港口城市那不勒斯的靠海城門外。


教宗Clément XI克雷芒十一世,公元1700年到1721年在位,預言是花朵周圍,這位教宗出身在被稱為花城的義大利城市Urbin


教宗Innocent XIII依諾增爵十三世,公元1721年到1724年在位,預言是宗教的僕人,依諾增爵十三世所在的Conti dei Segni 家族出了9位教宗,是名副其實的宗教僕人。


教宗Benedict XIII本篤十三世,公元1724年到1730年在位,預言是戰場上的士兵,本篤十三世所在的Orsini從中世紀開始就是軍人世家。


教宗Clément XIII克雷芒十三世),公元1758年到1769年在位,預言是翁布里亞的玫瑰,克雷芒十三世在成為教宗之前,做過翁布里亞的總督。


教宗Pius IX庇護九世,公元1846年到1878年在位,預言來自十字架的十字架,庇護九世在義大利革命中被迫身背十字架,而逼他的人是義大利皇室Savoie家族,家徽上就有一個大十字架。


教宗Leo XIII利奧十三世,公元1878年到1903年在位,預言空中之光是對他的稱呼,利奧教宗的兩隻手臂呈現出彗星的形狀。


教宗Benedict XV本篤十五世,公元1914年到1922年在外,預言是受苦的宗教,在他的任期間經歷了一戰,西班牙流感和十月革命,天主教會受到了很大的打擊。


教宗John XXIII若望二十三世,公元1958年到1963年在位,預言被說成了牧羊人和水手,這是一個非常恰當的稱號,因為他把自己的教宗任期定義為牧羊人,而他召開的梵蒂岡II會議的徽章上是十字架和輪船的圖案,再者,在他當選教宗之前,若望教宗是威尼斯的紅衣主教,一個古老的海上都市。


教宗John Paul I若望·保祿一世 在位僅33天,1978年即位,書中的暗示是「沉思的月亮」,因為他死於月亮循環期的中間。


教宗John Paul II若望·保祿二世,出生日和葬禮日都是一個日食日。


2005若望·保祿二世死後,羅馬教廷召集世界各地的紅衣大主教選教宗,聖馬拉奇形容教宗為橄欖的榮耀。對此,先前有人解讀成新教宗可能擁有橄欖膚色,是來自拉丁美洲或非洲國家。又可能是擁有猶太血統的紅衣大主教,因為聖經的橄欖枝是猶太人的象徵。另一可能是教宗將出身於聖本篤修會,因為它在十四世紀創立時名為「橄欖會」。德國紅衣大主教拉青格當選後,人們以為預言不靈了,然而,當教廷宣布新教宗的稱號為本篤十六世時,人們才恍然大悟聖馬拉奇的預言含意。拉青格將會是世界末日最終審判前的倒數第二位教宗。


聖馬拉奇預言最後指出:「在對神聖羅馬教會的最後迫害中,將由羅馬人伯多祿所統治,令其族人帶來許多苦難。在七山圍繞之城毀滅後,令人敬畏的天主將審判他的子民。完結」。這句話說明一旦現任教宗的本篤十六世駕崩之後,即位的教宗將是天主教所剩下來的最後一代教宗,而且全世界也將面臨到聖經所提到的末日宣判。


1130~1138 Anacletus II 克雷二世


1138 Victor IV 維篤四世


165任、1143~1144 Celestine II 雷定二世---出生在一座台伯河邊的城堡裏


166任、1144~1145 Lucius II 路啟二世--這位教宗在任期被羅馬人趕出羅馬
167任、1145~1153 Bl. Eugene III 真褔恩仁三世


168任、1153~1154 Anastasius IV 達西四世


169任、1154~1159 Adrian IV 亞德四世


170任、1159~1181 Alexander III 亞歷山三世→115997日 精通法典的亞歷山三世被選為教宗,當時德國皇帝腓特烈一世很想如查理曼統治義大利,1159年腓特烈一世與少數羅馬教士也選出偽教宗威克多四世。雖然教宗亞歷山三世受英、法、西、匈牙利、西西里支持,腓特烈一世仍然召開會議,要大家支持教宗威克多四世,教宗亞歷山三世只好開除腓特烈一世和威克多四世的教籍。


腓特烈一世動怒率領德國大軍與教宗亞歷山三世作戰,亞歷山三世只好逃離羅馬到法國避難,同時亞歷山大三世也聯合義大利各城作戰,雙方互有勝負,戰爭拖了17年,1176年腓特烈一世慘敗,1177年腓特烈一世前往在威尼斯的亞歷山大三世求饒,在聖馬爾谷大殿前跪伏亞歷山大三世腳下,請求寬恕。亞歷山大三世把腓特烈一世拉起來,除恢復了腓特烈一世的教籍,也賜他一個有名的Kiss of Peace表示寬恕。


任內,坎特布里大主教多瑪斯柏克特和英王亨利二世在教會法庭的獨立權力問題上發生嚴重爭論,l164年亨利二世在克拉林敦憲章裡,禁止教會向羅馬上訴,衝突的結果,多瑪斯被放逐到法國。1170年聖誕,多瑪斯回到坎特布里,在他自己的祭壇前大主教將他殺害,當時基督徒極為震怒,立刻奉多瑪斯為殉道者。亞歷山大三世在1173年封多瑪斯為聖徒,並訂立法規,規定以後一切封聖徒都是教宗特定的權力。1179年,亞歷山大召開第三次拉特蘭會議,為改革通過法案。


1159~1164 Victor IV 威克多四世
1164~1168 Paschal III 帕斯卡三世
1168~1178 Callistus III 嘉理三世
1179~1180 Innocent III 諾森三世


171任、1181~1185 Lucius III 路啟三世--1184年為了更有效地對付異端,教宗路啟三世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紅鬍子腓德烈一起籌畫聯合壓制異端的方法。
172任、1185~1187 Urban III 伍朋三世
173任、1187 Gregory VIII 額我略八世--宗的紅衣主教徽上有兩把相重疊的寶劍,1187年,聖城耶路 撒冷被伊斯蘭教徒攻陷,這位教宗發出教令,呼籲整個基督教界重新拿起劍來,繼續聖戰。


174任、1187~1191 Clement III 克勉三世→
175任、1191~1198 Celestine III 雷定三世→ 1191年3月21被選為教宗,同年 4月15 雷定三世加冕亨利六世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176任、1198~1216 Innocent III 諾森三世--教宗諾森三世大力推動一塊印有基督肖像,被稱為基督的「真正肖像」"veronica"「韋羅尼加」聖髑的敬奉:事緣在1216年,按慣例從聖伯多祿大殿到聖神醫院舉行的「韋羅尼加游行」結束時,放置在聖髑匣中的這塊布巾突然反轉,教宗認為這是一個征兆,遂撰寫了一篇禱文,叫信友連續十天內誦念,以得大赦(此乃敬禮史上首篇大赦禱文)。


在西方教會受到承認的《宗徒信經》是在諾 森三世時成為官方正式信經。


公元1208年,英諾森三世派往法國南部朗格多克地區督導消除異端工作的代表在當地被殺,教宗震驚,號召組織一支十字軍前往討伐。參加這次十字軍的人大都是法國、尤其是北部各地封建諸侯派出來的軍隊。 這些軍隊固然是為討伐異端而去的,卻變相為法國北部和南部封建諸侯之間勢力消長的爭奪戰。 其間最震驚人的事件就是當地貝濟爾, 是法國朗格多克-省的西南離地中10公里 現約有人口78,000人的古鎮城居民的慘遭屠殺,就連避難於教堂的也無一倖免。


177任、1216~1227 Honorius III 何諾三世--推動第五次十字軍。從十二世紀起,就傳說聖伯多祿大殿所收藏的這塊汗巾,可能就是聖婦韋羅尼加在往加爾瓦略山路上,給耶穌拭面的那塊汗巾。韋羅尼加是聖伯多祿大殿三大聖髑之一其它兩件是基督十字架真木和刺穿耶穌肋旁的長槍。


178任、1227~1241 Gregory IX 額我略九世--176任教宗諾森三世的姪子。發動北方十字軍試圖征服東正教的俄羅斯。


179任、1241 Celestine IV 雷定四世--- 在位僅僅十七日,124110251110日,是天主教歷史上在位短時間的教皇之一。雷定四世是第172伍朋三世的私生子,在薩伏依地區成為一名僧侶,並在那裡寫作蘇格蘭歷史。當選教皇後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對立。


180任、1243~1254 Innocent IV 諾森四世--教宗之下,天主教的最高權位是樞機主教。樞機主教的紅帽子,是由教宗英諾森四世(Innocent IV,任期1243-1254)在里昂大公會議上所授與的,代表願意為主效命流血犧牲,而且具有穗帶(1832年定為30個)。紅帽幾乎立刻變成了牧徽上的符號。


181任、1254~1261 Alexander IV 歷山四世--
182任、1261~1264 Urban IV 伍朋四世


1263年發生在義大利的Bolsena。當時,一位德國神父到羅馬朝聖,他在Bolsena的聖女克利斯蒂納聖堂中舉行彌撒時,因為對餅和酒變成基督的體和血懷疑而深受痛苦折磨。當他在掰聖體時,看見有血從其中流出來,滴在聖體布上。這染了聖血的聖體布於1264619日 被帶到當時的教宗伍朋四世所在的地方奧爾維埃托,至今仍保留在離博爾塞納不遠的奧爾維托城的主教座堂內Orvieto Cathedral


183任、1265~1268 Clement IV 克勉四世 第七位法國教宗。


184任、1271~1276 Bl. Gregory X 真褔國瑞十世
185任、1276 Bl. Innocent V 真褔諾森五世
186任、1276 Adrian V 亞德五世
187任、1276~1277 John XXI 若望廿一世
188任、1277~1280 Nicholas III 尼各老三世
189任、1281~1285 Martin IV 瑪定四世
190任、1285~1287 Honorius IV 何諾四世
191任、1288~1292 Nicholas IV 尼各老四世
192任、1294 St. Celestine V 聖雷定五世--這位教宗是一位一個生活在山中的隱士,在當了幾個月的教宗後辭職又回到了山嶺生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社群工作者 的頭像
    社群工作者

    社群工作者

    社群工作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