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 "學校做為一個公共場域" 


(一)  教育,是為了讓我們準備好當一個公民。公民教育的目的,是讓受教者不需要施教者。
(二)   知識學習本身便具有公共精神:知識學習的過程,與知識探究的過程是不能分開的。知識探究的意思是:提問、透過對話知道自己哪裡不懂、找到方法可以讓問題繼續開展下去、成為一個主動學習者。這種討論的意義是,將個人的問題,轉化為公共議題。一方面個人的思考可以接受他人的檢證,這是科學精神的發軔。另一方面,個人的好奇經由探究討論所得出的成果,是整個社會的公共財。
(三)    知識學習的課堂要有開放性:要如何維持知識學習的公共精神?關鍵來自課堂及學校的開放性。這包括三方面:教材的內容、課堂的討論、學生的作業。只有透明公開的提供完整的素材,才能鼓勵理性批評發生,只有理性批評,才能避免權威的氾濫。
(四)    教育理念來自實踐與公共性的考驗:我們在不同的學校中各自努力,要如何對話?主辦論壇的老師們,要如何與前來參加的老師們對話?沒有人知道什麼是「好的」教育,只有在實踐過後,經由自由討論和理性批評,不斷反思與除錯,才能慢慢接近比較好的教育。
(五)   我們需要透過開放討論的實踐,來展現理念學校的特色。這也是一個進步的公民社會應有的特質。


論壇核心議題: 


1.孩子如何學習?
2.為什麼需要學校?
3.另類教育學校如何進行知識學習?
4.小班小校


來源:http://aef2010.pixnet.net/blog/post/14471181


~~歡迎碁石高中家長們同行參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社群工作者 的頭像
    社群工作者

    社群工作者

    社群工作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