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為什麼老師說特利不想學習?



Shwushiow Yang 寫於 2010年9月1日 5:08







上回說到特例的媽媽不懂,為什麼級任老師說特利不想學習?



  • 孩子其實喜歡學習 

時光走到1988年的春天,好多個月過去了,現在,安瑪莉認識這個社區的每個孩子、每個家庭,甚至也認識那些大家都認為:“無藥可救”的家庭。


 



 





法國Angers的街頭圖書館,2007年,Francois Phliponeau攝


 


 




一開始,社區的孩子們預期安瑪莉會跟其他慈善機構的人員一樣,從外部進到社區,專門尋找家境清寒但是成績優異,或者至少品行不差的孩子,那些大家認為“比較容易脫貧的孩子”。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們就會暫時拋開彼此的團結關懷,互相指責揭發,說其他人幹了哪些壞事,是誰打破玻璃,是誰亂塗鴉等等,這些外人一眼就看到的,浮在檯面上的種種缺失,他們自己也覺得丟臉的社區標記。


 


但是,安瑪莉學習到另一種行動的信念,特別是從若瑟‧赫忍斯基(Joseph Wresinski)那裡學習到:我們要找尋的,正是這些十目所視、十指所指的家庭,他們經常被嚴重的排擠,他們的參與才象徵著社區真正的改變,能夠給整個社區帶來希望,因為這樣的參與表達了大家拒絕任何形式的排斥,而被排斥的經驗,這個社區的每個居民都多少體驗過了。


 


安瑪莉從不排斥任何人,她溫柔而堅定的決心很快地揭露出:每個家庭其實也都懷抱著同一個希望:一視同仁,促進每個人的參與。慢慢地,大家都加入這樣的努力,避免任何人被遺忘。他們會說:「不要忘記某某人,如果不去找他,他一定不敢來。」或者:「那邊那棟大樓,有些小孩子還不會閱讀,要把街頭圖書館挪到那棟大樓前面,這樣一來,他們有機會近距離看看,或許就敢下來參加了。」


 


目睹這些孩子坐在人行道上,安靜地聽故事,閱讀繪本,動手畫畫,創造新詩,這些家庭紛紛表達了一個會感染的希望:「我們的小孩喜歡學習,我們的小孩不笨,他們不是學不會!」


 


但是,這個發現和他們從學校聽來的卻互相矛盾。過去,他們經常問自己:我們的孩子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現在,他們開始疑惑:學校到底哪裡出了問題?也因此,他們開始以一種新的方式來面質安瑪莉。一年前,當他們將問題的責任全都攬在自己身上時,他們是不會這樣做的。


 


有些人跟她說:「你在街頭圖書館跟我們的孩子讀書、畫畫,是很不錯啦,但是在學校,他們還是什麼都沒學到,成績還是滿江紅。看看我們的大孩子,他們從學校畢業了,還是什麼都不會,甚至連讀寫都有問題…他們將來有什麼前途?」


 


(下集待續...)


 



楊淑秀譯自《民主藝匠》 , p32



--普通人、赤貧家庭及社會機構如何形塑結盟,一起對抗社會排斥?


Artisans of Democracy: How Ordinary People, Families in Extreme Poverty, and Social Institutions Become Allies to Overcome Social Exclusio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社群工作者 的頭像
    社群工作者

    社群工作者

    社群工作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