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爸爸媽媽:




從上週起主課程進入分數,之前我用了兩種方式來介紹分數,一種是從整體到部分,例如:整個Pizza平均等份分成小塊,我也帶著孩子作了許多類似的實作練習。另一種是從部分到整體,例如:我問孩子「你們家,包括自己有幾位小孩?」如果他回答「3個」那他就是三位孩子裡的其中一位,他是家中小孩裡的1/3,他自己在這個團體裡是一個分數,而這個問題還可以繼續延續下去,家裡加上爸媽就是5位,所以那位孩子就是家裡的1/5個成員。而同樣那個孩子可以是班上整體的1/19,加上老師就是1/20。或是全校所有人數的1/125,全台中的1/ 2,666,925, 全台灣的1/
23,224,912
,是全世界的1/7,040,590,598。從這個過程孩子看到自己是家裡的一部分,是班上的一部分,是台中的一部分,是台灣的一部分,更是全世界的一部分,這具有相當大的社會教育價值。



第三種介紹分數的方式也是我這週進行的主題:分數也是一種
比較值,比如:眼前有兩顆樹其中甲樹有6公尺高,乙樹有2公尺高,那麼甲樹是乙樹的三倍高,乙樹是甲樹的1/3倍高,那是一種從不同觀點的看見。我進一步讓孩子摺紙,從一張完整的紙,折成1/2,再折到1/4, 再折到1/8,
再折到1/16, 再折到1/32。我問孩子,如果1/32的紙當1,那1/16的紙是他的幾倍?孩子會看出來是2倍,再問下去1/8的紙是1/32的幾倍?孩子也會清楚的回答。那麼如果是1/161,那麼1/32是它的幾倍?有些孩子停住,有些孩子則會說是一半大,我說那一半大是多少?是1/2!
孩子驚訝於從不同的角度來看,有不同的答案。



反觀促成 相互值的比較,他們是分數的算術最具特色的元素。反覆練習從不同的角度去比較,甚至可能超出了數字領域的概念。在班級裡常常要處理孩子們各式各樣的衝突,孩子們最常以他自己的立場講述事件的經過,這時我們可以來挑戰孩子:好!現在我聽完你說事情發生的經過,那你可否再用對方的想法再說一次事情發生的經過,而且是對雙方都公平的說法?幫助孩子去自我中心,從不同的觀點去看待事件。


以上部分引述參考資料The Teaching of Arithmetic
and the Waldorf School Plan ~By Hermann von Baravalle, Ph.D. 1967





<!--[if !supportLists]-->Ë
<!--[endif]-->上週英文的進度:


<!--[if !supportLists]-->1.
<!--[endif]-->開始介紹 ar母音字群,例如 bar, car, far,
garden, hard, jar, large, March, park, star, tart, yard.


<!--[if !supportLists]-->2.
<!--[endif]-->生活會話:























A: What
time is it?



B:
It’s



7:30.



A: It’s
time for you to…



go to
school.



10:30.



play.



12:30.



have
lunch.



3:30.



clean
the classroom.



4
o’clock.



go
home.



<!--[if !supportLists]-->Ë
<!--[endif]-->非常感謝班委家長~展維爸爸精心為孩子們製作秋冬的影音光碟,有客製化DVD封面,讓拿到光碟的孩子都非常的高興!






四年級導師 鳳娟


選自http://www.hswaldorf.tw/publication_content.php?pb_id=32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社群工作者 的頭像
    社群工作者

    社群工作者

    社群工作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